close

《私人採購》(Personal Shopper)

  4/26看這部電影,電影女主角莫琳(#克莉絲汀史都華 飾)因為死去的哥哥而人生整個轉變,陷入從所未有的困境;4/27摯友亡故,這部電影意外成為提前的悼念。

  當天看完電影其實有用筆先記錄下感想和對這部電影的啟發,關於靈魂、死亡種種,而突然面臨摯友驟逝,回過頭來看自己前日的紀錄,只感可笑而不真實。

  請容許我先載入我當下看完電影的條列式感想。

  *有劇情雷

undefined

1.人死後究竟會如何呢?

  電影當中一大重點在於「靈魂」。

  至今沒有確切的證據說明有「靈魂」的存在,各大宗教、文學、藝術等都自此滋生疑問、找尋題材。其之所以迷人而玩味、歷久彌新,正是因為沒有人--活人--經歷過,而唯一經歷過的人--死者--卻沒有辦法回答。

  事實上我也和友人討論過相關的問題,我們直言好奇死後的世界,如何定義「死亡」等等,對於這似乎是每個人生的「終點」--這個既定事實--充滿好奇。狹隘的腦海中僅見一些宗教的見解,包括了因果循環、天堂地獄、三河彼岸、奈何孟婆等等,然而,基本上無神論,或說是被科技馴服的我們是無法被這些答案所信服的。

  而那時,終結此話題的,是以孔子的「未知生,焉知死」作結,既然尚未活得徹底,又或者說,都還沒理解整個人生的意義,就急著探詢「死亡」如何,未免過於急躁?

  然而這並非限制人們想像力的話語,而是對於目前「無法」有答案的課題,是否值得我們絞盡心思、耗盡年華追求呢?而目前這個問題我仍沒有答案。

 

2.假設「靈魂」真的存在?

  所謂的「靈體」,如果真的存在?或有其他的解釋空間?基本上我認為,整部電影或許就是想討論這個。而就我的觀察,導演至少給了「靈體」三種意涵。

  第一,便是我們大眾所深信的,人死後的狀態,通俗一點的稱呼是「鬼」,便是莫琳在古屋中所見的狂暴靈體,以及最後哥哥女朋友的新男友所說的「一直在身旁」的第六感。(電影偏後段也真的呈現了「哥哥」的樣態)

  其次,是莫琳與之「簡訊」的「它」,以局外人角度來看的我們,自然得知「簡訊者」的身份,用上帝視角觀之,那不過是謀殺案的一樁小巧思,但對莫琳而言,她幾乎認為是和「靈體」對話。從一開始她和哥哥靈媒的身份,以及研究通靈藝術家,莫琳相信與之通訊的是她一直在等的哥哥,以為是其死後所傳的訊息。(何以見得她相信?或不相信?我想火車上的眼淚那段說明了許多)

  當然,我相信針對這點,一定有一堆人不懂莫琳怎麼會傻到真的以為是在跟靈魂對話?友人甚至在對話開始沒兩句就直言:「喔是那個男的。」

  我私自猜想,導演安排這個「簡訊靈體」的化身,有著暗指「和慾望對話」的意味在。莫琳與之對話時,直言自身內心的渴望,與「簡訊靈體」分享之餘,也一步步做出具體的行動。整段文眼我認為在於,「No desire if it’s not forbidden」(沒有限制就沒有慾望)。不只是莫琳想要穿衣的慾望,想和哥哥對話也是一種慾望,不是嗎?

  而第三種詮釋承接第二樣,莫琳於電影的最後說的「是我嗎?」,是一直綁住莫琳所思所想的「靈體」、「靈媒」設定,使之幾乎瀕臨崩潰,而最後「靈體=我」的投問,也將靈體的解釋踏出了侷限。不能否認,最後一種詮釋,待影後也頗令人深思。(或許也可以說是這部電影最大寶藏)

undefined

3.Maureen、Mourning/莫琳、哀悼

  且不論Kristen Stewart在電影中的演技,整部電影的氛圍一直給你一種鬱鬱寡歡,難以徹底快樂的感受。女主角「莫琳」(Maureen)和「哀悼」(Mourning)二字,竟有著出奇的相似。(不過這可能也只是我一廂情願覺得有關連)

 

  電影中或許也還存在著我一時未能察覺出的隱喻,例如女主角到了阿曼的漂浮水杯現象、空人自動門、珠寶等等。不過也可能是我駑鈍我沒看懂。

  其實我對與「簡訊」對話這片段,有極深的感觸。科技時代的我們,對於目眩神迷或許不再感到新奇,都會快節奏的生活也漸漸麻痺自己的五感,我們反而最缺乏的是陪伴的親密感。電影中,「Unknown」時時刻刻的訊息聲,是不是也象徵著科技化的我們所嚮往的「依賴感」?試想,如今你若有和你時時刻刻互通訊息的朋友,其是否也是給予你親密感的朋友、親密關係者?

  莫琳的兩次眼淚也讓我印象深刻,在火車上、在庭院裡,無非展現出對哥哥的真情流露。另一方面,也可以投射在失去親密關係人的我們身上,失去摯愛,我們不也是如她這般痛哭失聲?

undefined

  

  死亡這項課題真的好難解,窮其一生也難以找到近答,尤其是面對他人的離開,被留下來的我們,對於「死亡」有著更難以道明的困惑。

  於此刻,任何宗教、情感、文學、音樂似乎都難以撫慰心靈,我們寧可相信,死亡不過是魂起魂滅,「人類」也是構成宇宙的一部份,我們由原子組成,亦歸於原子。

  極致的理性將無法解釋的浪漫打包起,用冷漠覆蓋悲傷,用淡然掩藏眼淚(我實在不懂我為何要開始作詩,但真的是無法說出更好的話來)

  所以我們試圖給予「死亡」無限的想像,這沒有絕對的答案,但卻有一致的目的--寬慰生者。

  我想,這是這部電影最想傳達的一點。(個人看法)

 

  你們呢?

  你們心目中的「死後」是什麼樣子的?

  最後獻上這首歌,映後在我腦中盤旋不去的「Six Feet Under」。

Billie Eilish - Six Feet Under

 

arrow
arrow

    le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